李小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登山路线在西湖群山的深处,竟然走出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先说两句

去年,老郑写了好几篇《杭州登山路线》游记。

有朋友问我,登山写完了?哈,当然还没有。

只是我觉得,杭州登山的最好季节,在秋天。

冬天,一片萧条,心灰意冷;夏天,蚊虫叮咬,最不值得爬;春天,山上只有绿色,拍照单调。只有秋天,秋高气爽,万物丰庆,群山斑斓,令人喜悦。

然而,杭州入秋早,要等树叶变黄,至少要到11月下旬。

本文写的登山路线,不怎么仰赖秋色,属于四季皆宜的登山线。

尤其适合情侣来徒步,为何呢?看下文。

全文余字,字少图多,建议收藏,全程数据放文末,睡前阅读。

登山路线图

有劳您把手机横过来

我以前来九溪游玩,一直是走杨梅岭方向的乾龙路,很少走龙井村方向的。

这次,我就要把这两条路连起走一遍。

这显然是个“V”字形。

但是,当我把头和尾连起来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心”形。

在杭州西湖群山的中心,竟然走出了一个爱心!

而我发现,景区内,情侣携手徒步的,成双成对,真是超多。

废话少说,让我们先把整条环线分成三段,一一说明:

1、杨梅岭——九溪烟树;2、九溪——龙井村;3、龙井村——杨梅岭;

杨梅岭站,是87路的一个站点,且这个站点,只有87路。

让我们从杨梅岭站开始!

当然这是一条环线,你可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结束。

但为了叙述方便,还是请客随主便,让我们从杨梅岭站开始吧。

杨梅岭村

在村容上看,杨梅岭村要比龙井村漂亮。

这种漂亮是由杨梅岭村众多的民宿点缀而成的。

一片民宿高低错落而建,民宿的集中,提升了村落的审美。

下坡的坡度很大,走在这样的下坡路,我得重心后仰,刹着点脚。

你看这三轮车,想上坡,电不够,还得有人在车后面推。

没走几步,人就到了谷底了,一片阴凉世界如约而至。

右侧九溪的水,不知从哪冒出来,叮咚作响。

溪边长着高高的水杉,把阳光顶了回去。

小径虽屈曲,倒是比较平缓,甚至能行车。

大凡山沟沟,稍加点化,便形成水美林茂之佳境。

大者如九寨沟,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杰作。

小者如九溪,则是大自然不经意的闲作。

理安寺

走到半途,要留意理安寺,有牌坊躲在密林里。

一条小路通往里面,路口,总有一群犹豫着是否上去的游客。

理安寺门牌安静的躲在暗处

理安寺古称“涌泉禅院”,历史上也曾风光过,而且历史久远。

五代时高僧伏虎志逢禅师曾栖居于此地,吴越王为之建寺。

由此看来,九溪这条杨梅岭,自古应该是热闹的。

宏大的寺庙,清雅的山水,香客,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庙内也没什么香火,似乎无人管理,寂静地开着大门,让人不好意思走进去。

地面干净,于是越发清净,

只是法雨亭,八柱重檐攒尖大亭,掩映在林木之中,甚为端庄华丽。

虎跑泉闻名天下,这里的“法雨泉”,曾与虎跑泉齐名。

如今,与虎跑泉相比,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罗雀。

一如寺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世事变移,盛衰易位,在时间面前,世事不堪沉浮。

九溪烟树

九溪烟树是九溪的中心,也是景观重点。

游客不管从哪一头进来,九溪烟树都是必经之处,都是久留之地。

此处游客甚为集中,既可濯足嬉耍于急流清溪,又可尽情享受幽深恬静的山林野趣,

为久处樊笼中的都市人们,提供了一处精神洗涤、忘却烦恼的理想去处。

九溪的美妙,在于自然中见灵性、平常识野趣。

游人以平常心游之,方能觅得种种不平常的山水审美感受。

在这里,随便捡一处僻静角落。

或坐,或立,或躺,或依,耳中满是活水清音,风声虫鸣;

不经意间,身心已陷入了山水的温柔环抱之中。

这是老郑对九溪烟树的真切体验。

过小桥,右拐,有石铺小径深入山谷。

一溪沿径南流,时左时右,每隔一段便横切小径,野意盎然。

这里一路峰回路转,茶园起伏,满目翠微,草木清香。

清寂之中,一线泉淙,三二鸟啾,然后,就剩自己的脚步声。

石铺的小径不算好走,倒也起到了脚底按摩的作用。

晴天来这里,是“天光云影青川走”;如遇阴雨天,则是“迷雾流烟扑面湿”。

也算是另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地方。

九泓亭

在这条幽深恬静的小径两边,

几乎全是层叠有致、错落美观的龙井茶田。

行至中段,西侧茶田中有一小台地,上筑一座八石柱硬山顶、古朴沉稳之路亭,名为“九泓亭”。

此亭身处山野,傍依茶园、清涧,小处开阔而大处深幽,田园古意扑面而来。

坐在亭中休憩,心中则俱是纵情山水,忘怀尘世之想。

放慢脚步,缓下心思,细看这山崖,烟岚,鸟歌,云影。

哪还管得了下周一的PPT演示啊。

九溪烟树,甚少名人踏足之古迹,白居易没来过,苏东坡没留下诗句。

其实这一带的山民,宋以前不事农耕,专以捕猎为生,骁勇强悍。

“但夸弓弩强,不识耕犁苦”。

五代至宋时因江、湖水利以及名茶闻于天下而东扩,

明清以来,随着龙井茶制作方式的改变,龙井茶名声鹊起,始而富甲一方。

有了钱的茶农,自然愿意开山涉水开辟茶园,愿意为这茶园修路,立亭,种树。

几百年来,山,溪,林,路,茶,亭随意组合,谁也没有刻意谁。

水因山形而转,路因水太绕而建,茶是生计之本,亭是真的为了休息而立,

几个元素,几百年的雨露润泽,彼此打磨的没脾气了,随便站个角度打望,都自成一景。

我只能说,人心是古典的,美景是要包浆的。

这种美景,非自然也非人文,她来自脚踏实地的茶农的双手。

围绕着龙井茶,人与自然,彼此守望相助,在时间的神助攻下,竟然成了意境幽深的景观。

时间才是人间的美颜神器。

走在龙井村里,一路都是卖茶卖桂花的小摊。

值得注意的是,村中有三叉路口,请直行,如下图所示:

看到下面这块木制牌坊,才算走出龙井村了,如下图:

走出牌坊,又遇三叉路,走右边这条上坡路,如箭头所指:

从龙井村到杨梅岭,其实是一条柏油路。

你可以选择坐公交车,也可以走路,还可以骑自行车。

这条线上,有茶博龙井馆区,翁家山村,烟霞洞,都是有公交车站的,不妨一一简评:

茶博龙井馆区

杭州的茶叶博物馆,山下一个,山上一个。

这个属于山上,也属于新建,是分馆。

新建的,自然在规模上,气势上,完胜了山下那一个。

但在审美上,我反而觉得,不如山下那一个老博物馆。

馆内有许多茶楼,放着适合喝茶的音乐,不喝一杯,对不起呼哧呼哧地爬上来。

是的!我对这个博物馆的埋怨,就是建的太高了,得爬石梯,朝圣似的。

翁家山村

翁家山村,是此路线的最高点,走路的话,真累。

就龙井茶而言,高处的翁家山村名声,被低处的龙井村所压制。

山是一样的山,水也是一样的水,种出来的龙井茶会不一样?

翁家山的茶农,有时候会自称卖的是高山龙井茶。

这就更不自信了,没必要。

但是,乾隆十八棵御茶,的确种在龙井村,这个没办法。

名声这个东西,一经点化,就成了玄学。

烟霞洞

烟霞洞,是有国宝的洞。

我去的时候,空无一人,但四周感觉森严。

本不想进,迫于此洞名声在外,不见识一下,怕影响我的“旅行图文作者”的成色。

可一旦进去了,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想拍照留念。

此时,背后一声“不准拍照”,把我吓一跳。

保安同志不知何时出现在洞口了。

悻悻出洞,再继续下坡,那就回到了杨梅岭站了。

至此,一个“爱心”形的闭环线,完美画成。

此刻,天色已隐入薄暮之蓝,村民们已开始吃晚饭。

总结感想

这是一条能发挥男友力的路线。

当溪水横切路径的时候,有十几个光滑石墩,你总要搀扶一下女友吧。

如果你们刚认识的,在她伸手给你的时候,你应该能心领神会了。

因此我强烈建议那些理工科的直男,若你身在杭州,却不知道周末带女友去哪玩。

就来这里,悄悄的用手机把gps路线记录下来,完了给她看:

——刚才,我们是不是一起走了个爱心?

友情提示:单身者,慎入内,一路狗粮超多。

再讲几个注意事项:

1、摄影的朋友,最好下午三点前来,因为阳光在山谷停留的时间不长。2、共享单车是进不了九溪十八涧里面的。3、87路并不是很多,请在18点之前完成闭环,然后坐车下山。

声明:图文原创

郑在别处,与你平行。

我也许是你这个网络世界的其中一条平行线,以写西湖旅游攻略见长。

我不敢怠慢,珍惜您的翻牌,努力写好每一篇新鲜图文,不让你白看一眼。

随缘点赞,留言,收藏,转发,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