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奥赛罗误会了妻子苔丝狄蒙娜,说:“她的每一滴眼泪都会变成鳄鱼,走开,不要让我看见你。”
莎翁用鳄鱼的眼泪来比喻虚伪的感情。的确,鳄鱼流泪不是因为伤心,而是为了排除多余的盐分。鳄鱼是爬行类动物,只有本能脑,没有情绪脑,不能感知喜怒哀乐的情绪。只有具备情绪脑的哺乳动物才能感知情绪,比如大熊猫、猴子、狗。
而人类之所以比其它动物更有优势,是因为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人类虽然有理智脑,但是,力量却很薄弱。
大脑有大约亿神经元细胞,有八成是本能脑和情绪脑。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安全和节能,养成了趋易避难、即时满足的天性。
所以,打游戏、追剧、暴饮暴食,这些即使享乐的行为都是人类的天性,人们的大多数决定都是出于本能和情绪,而不是出于认知能力。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周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本质的是认知能力的差异,因为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成长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做一个认知觉醒的人。
认知觉醒不是每天都有事做,也不是每天都很努力,真正的觉醒是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和时间做朋友。
《认知觉醒》从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概念中解读了人的认知能力,通过提升专注力、情绪力、学习力、行动力等具体的能力来提升认知能力。
学习是反人性的,因为人天生喜欢享乐。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天性,让理智脑指挥本能脑和情绪脑“干活”,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一、在舒适区边缘学习,从困难变得简单
人天生喜欢呆在舒适区,凭习惯和感觉做事,因为,这样减少耗能,人更有安全感。所以,对于有难度的事情,人们不愿意尝试,选择逃避。
但是,学习新知识是有难度的,需要跳出舒适区,如何破解?拆解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就将目标从困难区转移到了拉伸区,而拉伸区在舒适区的边缘。
在舒适区边缘学习,减小了学习的难度,使人愿意尝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完成。而且,通过不断学习,以前感到困难的事情就变得不再难了,舒适区在不断扩大。在舒适区边缘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
首先,要有